堆高機-“曲線”爲什麽是包裝上市的必然結果
  針對創業板上市後業績變臉以及廢五金回收業績增速大幅度下降的現象(創業板業績增速已從2010年的37。6家用電梯%回落至2011年的13。88%),日前深交所發文表示,要正確看待創業板的規律和成長性。深交所表示,中小企業上市前後的業績增長普遍存在“曲線”特征,即上市後一兩年業績增長滯緩,甚至下降,而3-5年時間之後又恢複高速增長的態勢。

  深交所對創業板規律和成長性的解釋可謂是用心良苦。盡管“曲線”的說法是在掩蓋什麽,但如果那些業績變臉真的能夠在3~5年後恢複高速增長態勢的話,那也算是不錯的結局。但實際上,能出現這種局面的並不多,如果創業板退市制度能夠從嚴執行的話,也許5年後不少現在已經發生業績變臉的,屆時已經“不在人世”了。

當然,如果創業板能夠在經過3~5年的低迷後恢複高速增長態勢,這樣的應該還是很不錯的。不過,那些業績變臉的在3~5年後能成爲這種高速增長的,在數量上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將會因此而腐爛下去。因爲這些創業板在上市之後還面臨著兩大風險,這兩大風險是很多的一場災難。一是高管的套現甚至是辭職套現。創業板一上市,持有股份的高管及大股東們一夜暴富。尤其是大股東們,一個個成了億萬富翁甚至是幾十億的富翁。擁有如此巨大的一筆財富,這些老板們世世代代都花不完,何必還要受創業之苦。所以,套現就是這些老板與高管們的最現實的選擇,尤其是一些高管甚至不惜辭職套現。而當這些高管套現一空,老板也套現得差不多的時候,發展走向何處去,這就成了這些必須面對的問題。

  明眼人都知道,“曲線”的說法其實是在回避創業板的包裝上市問題。所謂“大部分創業板由于起步階段資源有限,一般都集中于單一業務、單一區域、單一産業環節或單一客戶,時刻面臨著行業波動、區域市場萎縮、上下遊環境變化等外部沖擊,業績容易出現起伏。同時包裝公司,發展中也容易遭遇瓶頸,如單一業務的會受制于細分行業市場的飽和,單一區域的業務會受限于區域的市場容量等等,業績也會因此出現下滑”,這些其實都是創業板爲自己的業績變臉尋找的借口。畢竟目前創業板平均創業史已超過10年。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業了。這些之所以上市後出現變臉,實際上跟的發展並沒有太多的關系,而真空成型是跟上市時的過份包裝存在密切關系。很多創業板原本只是一些平庸的,但爲了能夠獲得上市資格,爲了能夠高價發行,因此在上市時一個個堆高機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一個個都成了高成長的。而一旦上市成功,這種包裝的高成長也就難以爲繼了,紛紛露陷。這才是創業板上市後業績變臉的真實原因。如果管理層有此恒心的話,不妨把每一家近年來上市的都查一遍,看看有幾家是沒有經過包裝的。可以說,很多上市後業績變臉的禍根,在上市之前就已經埋下。 

  不僅如此,創業板股票發行時,募集了大量的資金,尤其是獲得了大量的超募資金。這些超募資金很可能成爲這些發展的一大災難。一是盲目向外擴張,並最終成爲企業發展的包袱。二是高溢價收購大股東或關聯方劣質資産,向大股東或關聯方進行利益輸送,而高價購進的劣質資産,最終同樣成爲的包袱。因此被拖累。

  所以,作爲投資者來說,確實需要“正確看待創業板的規律和成長性”,對創業板可能遭遇的投資風險,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arrow
arrow

    abc16goo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